查看原文
其他

间充质干细胞在骨骼系统损伤修复中的作用

医学参考报 干就有未来
2024-10-11

  小编个人微信号:15121021817 欢迎添加

(报纸投稿可以直接联系我哟~)

点击上方蓝色小字,关注干就有未来



文│刘靖 夏荣木

编辑│陈圆圆  

审校│汤红明 


刘靖 助理教授

厦门大学医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所助理教授。目前主要从事多能干细胞向心肌分化的基础理论及转化研究。参与国家“973计划”,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。在探索调控多能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内在机制、干细胞移植体内示踪等方面,具有多年经验。相关工作发表在NanoscaleProtein & CellStem Cells等学术期刊,申请专利4项。


间充质干细胞(Mesenchymal stem cell,MSC)几乎存在于所有组织中,因其不表达或低表达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和免疫刺激分子,而不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,具有较低的免疫源性,是细胞治疗和组织工程以及其他相关领域内的“明星”,目前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(BMSC)、脂肪间充质干细胞(ASC)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(UC-MSC)的研究较为深入。本文简要概述了MSC在骨骼系统修复过程中的作用。

1. 骨再生

MSC具有较好的成骨细胞分化能力,骨形态发生蛋白-2BMP-2)能够促进MSC分化为成骨细胞,且因其强大的旁分泌功能,可分泌大量因子如IGF1TGF-β1VEGF等,有效促进血管生成和骨再生。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,BMSC结合有机材料(如牛的松质骨、胶原蛋白海绵、聚乳酸和同种异体骨移植)和无机材料(如羟基磷灰石)等支架材料使用,可显著促进小鼠临界性颅颌面骨缺损的愈合,并在大鼠和兔子的临界性股骨缺损中发挥重要作用,还可诱导兔子体内的脊柱融合。有试验证明,BMSC的局部植入可以促进人外侧脊柱融合以及修复长骨缺损。ASC也可在动物模型中用于临界性颅骨缺损的修复,还可与多种支架(如型胶原基质、珊瑚支架、胶原-陶瓷复合支架等)合用来介导骨修复。综上,MSC在骨折和骨再生等再生医学领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,为临床上治疗骨缺损提供新的策略。

2. 软骨修复

软骨损伤后机体自我修复能力有限,软骨缺损修复是整形外科医生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。植入工程软骨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加速损伤修复,MSC的成软骨的特性,可为工程软骨提供充足的细胞来源,为修复软骨损伤提供了新方向。1994年,首次将MSC应用于人的软骨修复,研究者将MSC接种到胶原凝胶中用以治疗兔股骨中的软骨全厚度缺损,与对照组相比,MSC混合胶原治疗组对兔的软骨组织恢复更有益。近几年,越来越多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表明,新型生物活性三维支架(水凝胶和纤维支架)经过多重改良后与MSC联用,可在软骨损伤中表现出优良的治疗效果。

3. 其他结缔组织的再生  

MSC可介导其他结缔组织的再生,包括半月板、肌腱和韧带以及椎间盘。尽管目前的研究认为MSC不能修复肌腱损伤,仅能延缓疾病进展,但MSC在半月板再生中的积极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。此外,MSC移植治疗腰椎间盘退变的临床试验结果也表明,MSC移植疗法具有比常规治疗更好的预后效果。另有临床研究表明经皮注射自体骨髓浓缩细胞,能够长期缓解退行性椎间盘患者腰椎间盘源性的疼痛。由此可见,MSC移植在促进结缔组织再生中也发挥重要作用。

4. 总结

MSC发现至今已有50多年,基于MSC的组织工程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。笔者认为以下三方面特征使得MSC在组织再生领域脱颖而出:(1)有利于减轻异常免疫应答的免疫调节能力;(2)产生生长因子的旁分泌或自分泌功能;(3)分化成靶细胞的能力。

近年来,基于MSC的再生医学研究也渐渐由骨再生向其他领域扩展。生物活性支架以及载有诱导因子的支架为MSC的增殖和分化提供了更好的支撑,利于MSC在临床上的转化应用。未来先进材料和高效诱导因子或将促进MSC在再生医学中的进一步发展。

(致谢:感谢厦门大学医学院徐秀琴教授在本文撰写过程中给予的指导。

(本文来源于《医学参考报》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频道2019-06期第7版文章,ID:yxckbsc2019060701。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)


《医学参考报》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频道
   由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承办
感谢大家的支持!



扫码关注

征稿链接

《医学参考报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频道》 征稿启事


往期相关推送

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与展望

心外膜细胞在心肌再生和修复中的应用

干细胞与系统性红斑狼疮

干货| 全球细胞治疗糖尿病发展现状梳理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干就有未来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